欢迎访问青县新闻网
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青县新闻网 >> 社会民生 >> 道德建设
老陈修渠
时间:2014-05-08 15:17
    在青县罗庄子村,一条5000多米长、近10米宽的排水渠于5月2日21时基本完工,原来被淤得仅剩1米多深的河床,现在已挖深至5米,轰鸣的挖掘机将护坡边的余土上扬,形成更加整齐的河堤和坡面。
 
    现年58岁的陈兆森在工程现场已盯守了43天,沿渠边已不知跑了多少个来回,每个工程的细节他都过问,他的意见专业而实用。
 
    这个工程,是老党员陈兆森拿出自己的日常积蓄,卖了自家的房子,为乡亲们无偿修建的。
 
    在陈兆森眼里,这是一个“小工程”。称它“小”,是因为他退休前在中铁十三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任职,参与了很多大型路桥工程建设。
 
    可是在罗庄子村乡亲们眼里,这项工程比天大。这条排水渠,村民称之为“南沟”,两端分别连接京杭大运河和子牙新河,是一条重要排涝通道。由于周边村庄以农业为主,排水渠使用率很高,而几个村都没什么集体收入,导致排水渠年久失修。“从小就没见修过,我今年61岁了。”罗庄子村党支部委员陈兆才说。
 
    到了去年,“南沟”被淤积得仅剩1米多深,早已失去使用价值,有的村民在干涸的渠底种了庄稼。周边耕地失去了水源和排水渠道,年年旱涝交作,多数村民放弃了种麦,两季田变成一季田,一亩地收成好的能打粮食300到500斤,年份不好了就百十来斤。
 
    去年底退休返乡的陈兆森一看就着急了。老陈是个热心肠,虽然工作了大半辈子,但家里没有多少积蓄,“稍有余富钱就想做点事”,老伴沈恩云给他算了一笔账——这些年做公益花了将近100万元。
 
    “修排水渠的念头不是一时兴起。”在陈兆森看来,这件事应该做,做好了乡亲们就不再受灾了。他做的许多事,都是这样想,该做就做,有需要就做,“理由”并不复杂。
 
    老陈不是大富翁,顺着排水渠走了一圈,他估算要修好了得花10多万元,手头的钱够,立马找到村干部商量。这样的好事,村干部一听就乐了,工程很快开工。
 
    开工的时候,已到了3月下旬,陈兆森的身体出了问题。他做过心脏搭桥手术,还有严重的糖尿病,家人联系好了医院,要他去大连医治。他一琢磨,看病住院起码要一两个月,那时就到了汛期,“季节不等人,不能先看病,病可以慢慢治,但修渠工程一下雨就干不成了。”
 
    修渠工地上,陈兆森每天一身土,指挥“小工程”有条不紊地进行。看着排水渠一天天显现轮廓,乡亲们直挑大拇指。工程修到一半,问题出现了,有2000多米长的一段河堤之前被挖没了,要补齐需大量增加投入,“光挖掘机作业每台一小时就要支付200元,4台挖掘机一天就1万多元……”陈兆森回去和老伴一商量,决定把房子卖了,“房子可以再买,工程不能等。”
 
    在村里,陈兆森家原有两套住房,一套留给在外工作的儿子,一套他和老伴守着85岁的母亲住。母亲瘫痪25年了,离不开人,他和老伴儿贴心照顾。卖房子的事,老伴儿挺支持,还打趣说:“这回省得我再去打扫房间了。”对于老陈拿自家钱修排水渠,老伴儿沈恩云说:“这也不是什么大事,不就挖个小水沟嘛,不值得到处去说。”
 
    排水渠修到现在,已投入30多万元。河堤被挖坏的那段,是罗庄子村常年涝情最严重的地方,雨下大了,水就直接漫过来。陈兆森除了垫高河堤,还在转弯处低于农田50公分的地方埋设了排水管,渠内平时蓄水,水面高过“警戒线”时就可以通过排水管排入另一条稍小的沟渠,彻底解决了困扰村民多年的沥涝问题。
 
    罗庄子村党支部书记陈兆林说,经过陈兆森的设计,排水渠挖至5米深时地下水上泛,水质清澈,不用另外引水就可以灌溉农田,目前已发挥效用。农田地头都铺设了排水管道,旱能浇,涝能排,两侧青县、沧县4个村的3000多亩耕地可以从中受益。“明年这时候,咱地里都是麦子,希望你们再来看看。”陈兆林越说越开心。
 
    而在陈兆森的设想中,这个排水渠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修好了护坡,推平了堤面,在两边都要种上垂柳,前两天从天津联系好了鱼苗,放养在渠里,大家还可以来这里垂钓……”望着一流如带的清渠,陈兆森表情温暖,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他腰间还带着治疗糖尿病的“泵”,需随时往身体内注入胰岛素;他因为低血糖常常虚弱得走不动路,身边常带着老伴儿塞给他的一桶饼干;他的心脏经过了几次治疗,可是还很脆弱……这些,他仿佛已都不记得。(哈聪杰 通讯员 边贵成)
稿源:沧州日报
编辑:董传辉
备案序号:冀ICP备10001396号-1 技术支持:长城网
最佳使用效果:1024 x 768 分辨率 / 建议使用微软公司IE6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