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青县新闻网
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青县新闻网 >> 名优特产
玫瑰香满“葡萄村"
时间:2014-09-16 16:28

  这是一个仅300多人的村子,有30多年葡萄种植历史,98%的村民在种植葡萄;打造“董圈葡萄”这块金字招牌,他们以多种销售形式相结合的方法闯市场;从“吃苦受累泥腿子”到“技术入股高级工”,他们要把“董圈葡萄”做成“地理名片”;走进青县董家圈——

  “董圈的葡萄有名儿!产量高、品质好、卖价也不低,除了供咱沧州本地市场,还卖到保定、天津、山西等外地市场。”青县陈嘴乡董家圈村党支部书记、进辉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董辉捧着一串串散发诱人果香的葡萄,心里甜极了。“俺村今年种了400多亩的葡萄,都是玫瑰香品种,一亩地少说也能收5000多斤,按照每斤3块5毛钱的保守价计算,这一季光种植葡萄就能收入700万元呢。”全村人加入合作社

  小葡萄长成“摇钱树”

  从8月初至今,董家圈村葡萄种植户董艳民的电话几乎没有消停过。但对此董艳民并不反感,因为每一通电话“都是来问还有没有葡萄的”。

  天刚蒙蒙亮,董艳民承包的6亩葡萄园外,就停满了前来收购新鲜葡萄的货车,其中不乏挂有外地牌照的。“葡萄集中成熟的这一个月时间里,停在俺家园子的货车每天都得有四五辆,忙时甚至一天跑两趟,葡萄供不应求,一年收入少说也得有12万元。”提到自己的葡萄,董艳民笑得合不拢嘴。

  董家圈村这个仅300多人的村子,98%的村民都在从事着葡萄种植,像董艳民一样靠葡萄发家致富的大有人在。

  “俺村葡萄种植历史有30多年呢,最早时候是为了给天津的酒厂提供原料,一亩地也能赚2000来块钱。慢慢地种植户越来越多,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经营方式也从原料生产转变为葡萄销售,现在遇到好年景,每亩地能赚到两万来块钱呢。”董艳民从事葡萄种植已有20多年的时间,“过去种植户们各种各的,缺乏统一的管理、销售、采购渠道。面对商贩没有话语权,人家说多少钱就多少钱,有时候为了抢商贩,甚至相互压价。”在董艳民看来,过去的“董圈葡萄”虽然品质过硬,但种植户并未因此获得相应的利润。

  去年,董家圈村成立了进辉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全村村民统一入社,董艳民自然也是其中之一。“加入合作社之后,俺们不再是单打独斗的个体种植户,现在统一采购也降低了成本。过去自己买一瓶生态叶面肥料需要40块钱,现在合作社统一购买,每瓶才25块钱,一年上7遍肥能省不少钱,收益自然越来越好。”打造“董圈葡萄”金字招牌多种销售方式开拓市场

  30多年的种植积淀,让“董圈葡萄”成了一块金字招牌,深受市场欢迎。

  “因为‘董圈葡萄’好吃,在市场上经常供不应求,于是出现了不少打着俺们旗号的‘冒牌货’。时间一长不但影响了俺们的收入,更败坏了‘董圈葡萄’的招牌。”董辉说。

  因为有“冒牌货”,董家圈的葡萄种植户吃了不少亏,2013年,他们注册了“进辉”品牌,让“董圈葡萄”再度得到了市场的认可。“贴上了自己的商标,再加上精美的包装,每斤葡萄能比批发价多卖1块钱呢。”董辉告诉记者,如此一来,“董圈葡萄”不但打入了高端市场,赚取了更高利润,还可以借此区分市面上的“冒牌货”,保护自己的金字招牌。

  每天天刚蒙蒙亮,董辉便会开着合作社的运输车往返于沧州市区、青县县城等周边城镇的超市之间。他要赶在超市开门营业之前把新采摘下来的葡萄顺利运达。

  “今年是俺们合作社进行农超对接的第一年,合作超市主要集中在半小时车程的范围内,市民买到的都是刚采下来还带着露珠的葡萄,基本上10点之前就会被一抢而空。每天的供应量在4万斤左右,周末的时候销售量更大,下午5点左右还得再送一回货呢。”

  自己送货虽然辛苦,但董辉心里有本明白账。“过去一直都是商贩来村里收购,再由他们卖给超市,中间的利润都被商贩赚去了。俺曾经偷偷打听过,去年俺卖给商贩的价格是6块钱一斤,而他经过半小时的运输之后,卖给超市7块多钱。按照俺现在农超对接的销售量算,一天就少赚4万多块钱。”

  在市区维明路菜市场里,进辉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直营摊位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开业。“往前推三四年,维明路菜市场里就有俺们‘董圈葡萄’了,只不过一直都是中间商倒腾过去的,现在俺们自己直接设直营摊位,年内就能开业。保证市民吃到最新鲜、最正宗、更便宜的‘董圈葡萄’,同时这样也更利于发挥‘董圈葡萄’品牌效应。”董辉说。

  除了打造品牌、“农超对接”“直营销售”以外,董家圈村还正在建设葡萄交易市场。“明年建成后,将吸引更多的商贩和种植户前来买卖,进一步扩大‘董圈葡萄’的影响力。”种植户成了“高级工”

  技术输出赚提成

  董家圈的葡萄有名,种植户的种植技术更是名声在外。

  “粒小味甜一直是玫瑰香葡萄的特点,可俺村的玫瑰香葡萄不仅甜度高,而且个头也大,个头都快赶上巨峰了。”在自家的葡萄园中,青县董家圈村民董艳明欣喜异常,他告诉记者,得益于成熟的种植技术的应用,他今年的葡萄也是大丰收。

  在董家圈种植户的带动与帮助下,周围枣林庄、吴辛庄等村庄也纷纷扩大了葡萄种植面积,甚至有不少外地人前来包地种植葡萄,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他们看重的就是董家圈已经形成的葡萄市场和成熟的种植技术。

  “过去‘农民’是个‘吃苦受累’的辛苦活儿,和‘高级工’八竿子打不着。可如今,俺们合作社正在和市里的一家生态园商谈技术入股的事儿,对方出基础设施和资金,俺们出人出技术,收益双方分。”董辉骄傲地说。

  无论是种植、销售还是存储,如今,董家圈的种植户越来越重视技术的应用。“去年从7月中旬到8月中旬,葡萄价格从3块多钱涨到了6块钱,几乎一天一个价,熟了不卖又存不住。所以今年俺们打算再建一座冷库,把葡萄‘藏起来卖’,赚更大的利润。”

  董辉的桌子上铺满了画纸,画面内容是一个被圆圈包围的“董”字,他抽出一张对记者说,“这是俺们新设计出来的商标小样,相比原来的‘进辉’牌,更具地域特点,就像咱青县的大棚蔬菜一样,俺们要把‘董圈葡萄’也做成一张地理名片。”董辉说。(张智超张宝明)

稿源:沧州日报
编辑:董传辉
备案序号:冀ICP备10001396号-1 技术支持:长城网
最佳使用效果:1024 x 768 分辨率 / 建议使用微软公司IE6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