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青县新闻网
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青县新闻网 >> 文化活动
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县盘古文化
时间:2014-04-25 11:40

盘古(网络图片)

  盘古,我国神话中开天辟地的人物。盘古文化,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华夏始祖盘古,在全国各地的遗迹不下百处。与其他地方的盘古相比,青县盘古有几最:元朝修建的盘古王祠是史志中记载最早的,明朝重修的盘古庙是中国建筑史上建筑规格最高的。盘古及盘古庙的民间传说与故事在青县的流传,更是延续古今,传播中外。在青县,这里有盘古庙、盘古沟、盘古墓、盘古潭、盘古井、盘古港、盘古里。

  据说,青县盘古与其他地方不同。比如,其他地方的盘古用斧子开天辟地,像塑多有神斧。青县盘古则手托为天,脚踏为地,且双手托起日月。还有,青县盘古身上围着的树叶,正暗合天干地支的数目。在青县人看来,他们的盘古更为正宗。

  走进盘古村盘古庙,盘古坐像立在正中:高一丈八尺,铁制涂金,额角披叶(项叶十片,为天干,腰围12片,为地支),手托日月,龙眉虎目,既传开拓者的神威,又有悲天悯人的慈祥之气。此塑像是根据明朝弘治十七年的铁铸金身像照片重塑的,是民间的盘古形象。旁边的对联是:“日朝天地,月朋明乾坤”。由于历史照片已经失传,现存的历史照片是从当初的日本侵略军后来访问青县时留下的。

  传公元前约2000年,大禹治水时,在青县的徒骇河(今盘古港)旁发现盘古墓,后立享堂(即盘古祠)四季祭祀。据《元史世祖本纪》、《元史祭祀志》记载,至元十五年(1278年)修盘古王祠,并进行祭祀。《河间府志》、《青县志》、《天津府志》、《皇朝通志》记载:明永乐四年(1406年)因年久失修,士僧启坛募化重修。明成化元年(1465年)再修。公元1484年又倒塌,由青县知县刘素重修。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扩修,明翰林院官员马政撰写碑文。崇祯九年,重修。清康熙二十七年,因河流汴刷改于旧祠西南重建。康熙三十六年,康熙为盘古祠立御碑一座。

  青县盘古庙会以遗存为载体,以圣地而扬名,以区位而得势,以文化而独厚。特点鲜明:盘古墓、盘古沟在唐宋时期著名的地理专著《元丰九域志》以及《明一统志》中有记。在《二十五史》中,《元史》之《本纪肥雷嫫摺贰ⅰ都漓胫疚宸古帝王庙》中均有“元世祖十五年夏四月乙卯日修会川县(即今青县)盘古王祠,祀之”的记载。仅按“修”来讲,在《元史》中的记录,是中国史志记载最早的。因“先立盘古后立天”之故,明朝弘治十七年巨资修建的盘古殿,黄瓦盖顶、庑殿顶、垂脊兽的数目最多有10尊,与中国最高等级的殿宇——太和殿相同。盘古殿正脊上有鸱吻,此正吻,又高于太和殿。盘古殿等级最高,是中国建筑规格最高的。盘古精神,深入人心;庙中祭祀的神位,囊括了神话与宗教的鼻祖或领袖;成为元、清皇权维系民心、统治中国的灵魂,凝聚力最强。历史悠久,人文渊薮,儒、释、道教文化的先主,涉及、辐射面广阔,历史影响最大。盘古传说于远古,资料记述于夏禹,史志记载于唐宋。庙会传承4000多年,在中国乃至世界庙会历史上堪称之最。民国初期,青县盘古庙与盘古沟就作为《津浦铁路旅行指南》一书的名胜古迹景点。

  4000多年来,青县盘古文化遗迹独占首魁,具有重要的社会、文物、学术、科研、经济价值,是中国乃至人类的丰富而宝贵的资源,在中国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青县十分重视保护、开发盘古文化及庙会旅游资源,成立了盘古文化研究会,保护、弘扬青县盘古文化及庙会活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于探讨和研究世界的、宇宙的起源、创世与文明;凝聚民族精神,构建和谐社会;统一祖国,维护和平都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稿源:人民网
编辑:董传辉
相关链接
到盘古乡里寻根问祖    2014-04-23 11:17:41
盘古武术    2014-04-25 11:40:53
盘古文化    2014-04-25 11:40:54
备案序号:冀ICP备10001396号-1 技术支持:长城网
最佳使用效果:1024 x 768 分辨率 / 建议使用微软公司IE6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