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青县新闻网
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青县新闻网 >> 青县周报
张树森的“航天梦”——走进青县振西蔬菜种植合作社
时间:2018-11-16 17:37

  日前,我县航天未来现代农业园区,在全市农业项目评比中名列第一。

  11月8日,我们走进园区。一提起园区获得的荣誉,负责人张树森满脸的兴奋溢于言表:“虽然在全市取得了好的成绩,但是,我们并没有满足。”说着,他转身指着园区北面继续说:“园区又流转规划出100多亩地,投资300多万元建设高标准、较大规模的设施蔬菜大棚,现在已经完成。今后,园区将不断扩大规模,力争打造一流的现代化农业园区。”

  航天未来现代农业园区,以青县振西蔬菜种植合作社为主体,位于曹寺乡西艾辛庄村北,总规模6000亩,一排排塑料大棚整齐排列。尽管有塑料棚膜的包裹,依旧能感觉到绿意盎然。

  “从我小时候,老一辈的人们就开始搞冷棚,最早种黄瓜和西红柿。现在,全乡随处可见温室大棚,种菜瓜的农户不计其数。尤其是建起市场后,从棚里采摘的蔬菜能就地随时销售了,更加方便了。”曹寺乡农业发展起步早,发展速度快,现在已经形成了瓜菜育种、种植及销售的全链条产业。

  张树森种过绿化树,跑过业务,之所以转型开始搞农业,首先是看重了乡里良好的产业基础。

  农产品销售,交货给钱、没有欠账,资金周转方便快捷,这也是跑业务时经常被拖款、欠款的张树森决定转型的重要因素。

  2010年,思索再三的张树森成立了振西蔬菜合作社,决定真正做一名农民。

  本以为凭借着乡里良好的产业基础,合作社不会遇到啥问题。可是,踏进农圈后,张树森发现,自己还是想得太简单了。

  “困难太多了!”即使是现在回想起来,他依然记忆犹新。

  合作社想园区化发展,就要成方连片地流转土地,可是有些村民还想自己种地,不愿意将土地流转。张树森只能一遍一遍地去和他们协商,发动亲戚朋友们一起动员、找地置换,这才解决了问题。

  土地有了,可是修路、拉电、盖棚……需要投入的资金远远超过预期。园区建设开始了就不能停,张树森又四处去找亲戚朋友借钱,拿着自己的房产证去银行贷款,总算借来了“活水”。

  “目前,合作社分为两个区域。合作社成立时先建设的A区。2011年,俺们投入了100多万元建设了20多个冷棚,占地100亩。那时候,主要种植黄瓜和羊角脆。2013年,A区又建设了17个日光温室。现在咱们所处的是B区,从2014年开始发展,到2015年建设了日光温室22座。去年又建了2座智能联栋大棚、2座日光温室。”园区的发展,张树森铭记于心。

  随张树森走到智能联栋大棚前,棚顶上方,“航天未来小镇”6个大字甚是醒目。走进棚中,一排排无土栽培的作物映入眼帘。

  “俺们种植的航天品种,有西红柿、辣椒等品种,种子都是宇航员带到太空培育的。俺这儿也是从今年春节才开始做实验的,使用的是无土栽培技术。”张树森边走边说。

  凭借着这几年的经验,还有走南闯北的学习,张树森觉得航天农业将会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热门方向。

  “北京航天城有种出来的产品,比日常生活中结出来的品种个子大、外形漂亮,但是不上市销售,只是做展示用。现在国家很重视航天农业,发射航天器时会携带一些农作物的种子去实验。在天津和河北的一些农业基地,已经开始搞航天蔬菜种植了。也许几年以后,就能像现在的蔬菜产品一样普遍。”

  漫步在大棚中,感受现代农业的魅力。张树森说,虽然每年菜瓜的市场行情都不错,但是,他外出考察发现,无土栽培的产品经济效益更高。“一盆无土栽培的韭菜,能卖到80元,还供不应求。还有活体蔬菜,在许多涮锅店都特别受欢迎。这些都是俺接下来仍要继续研究的目标。”

  张树森介绍说,园区在今年与北京绿福隆农业有限责任公司进行联姻,加强技术合作,大力开展新品种的试验推广,培育更多市场需求的蔬菜品种。到目前,园区销往北京的蔬菜达300万吨。(李文铭)

稿源:青县周报
编辑:董传辉
相关链接
备案序号:冀ICP备10001396号-1 技术支持:长城网
最佳使用效果:1024 x 768 分辨率 / 建议使用微软公司IE6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