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王茗 刘永刚)流河红木久负盛名,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在拥有众多红木企业的流河镇,有一个用“下脚料”起家并闯荡出了大市场的小村庄——小交河村。
小交河村民脑子活,这在当地十里八村是公认的。早在30年前,村民刘凤祥就到红木家具厂收些下脚料,自己做拐杖、板凳等物件,做多了用不了,就拿到集市上去卖。因为制作红木小件门槛低、成本小,很快小交河村里做红木小件的农户越来越多。现在全村从事红木加工有200多户,其中80%以制作红木小件为主。
2007年,在外打工的小交河村民齐建军返乡创业,白手起家做拐杖,因为技术不够熟练,本该光滑的棍身,却被扯出几个木疙瘩。就是这无意中做出的新花样,赋予了这个拐杖一个新的定位——休闲拐杖,除了支撑人走路外,多出来的木疙瘩可用来按摩手掌。当时,齐建军一个星期只能做出20根拐杖,很快就被抢购一空,成就了齐建军创业的“第一桶金”。
“一开始干的时候,我们只收下脚料,现在生意越来越好,筷子、拐杖、擀面杖、痒痒挠品种越来越多,需要的原料也越来越多,必须买原木回来,这样成本就提高了不少,再加上小件产品利润低,靠的就是走量。”齐建军说。
现在,小交河红木小件产品集中销往浙江省义乌、东北三省、山东省等地的大型批发市场及全国的热门旅游景区,甚至远销日本、泰国等周边国家。另外,村里很多的年轻人也瞄准商机,近些年开始运用互联网营销,阿里巴巴、淘宝、微信都有自己专门的网店,发货全国,每单从20到6000多个单品不等。
2016年,齐建军搬进了新厂房,添置了新设备,市场也越走越宽。
但对于招聘员工,他有自己独特的标准:一是录用没有生活来源的老人;二是录用积极上进的年轻人。齐建军说:“村里的老人、残疾人工厂都聘用,干不了累活就坐在板凳上打磨,一天下来也能挣上100元”。现在工厂里的工人有十多位是老人,其中包括两名残疾人。
备案序号:冀ICP备10001396号-1 技术支持:长城网 |
最佳使用效果:1024 x 768 分辨率 / 建议使用微软公司IE6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