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青县新闻网
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青县新闻网 >> 青县周报
青县八景及其他
时间:2018-07-17 16:13

青县八景及其他

潘洪斌王庆安

(接上期)

 

盘古深潭

曲径孤村古庙残,下临潭水拥湍澜。

涛惊不见鼋鼍窟,崖峭那寻鸂鵣滩。

漠漠断碑横草底,苍苍老树入云端。

烟波日暮渔人去,明月一湾万丈寒。

    元明时期,盘古潭在盘古庙南岸、盘古沟北向东拐弯处,今盘古桥、盘古镇大盘古村西北宅下。据嘉庆《青县志》载:“盘古庙前有一深潭,称盘古深潭,为盘古氏所挖,深不见底,注渭滹沱河南来水势,至盘古祠下,湍急汹涌,深不可测,有巨鼋潜其中。”清贡生刘天谊作《盘古潭歌》,其自注云:“潭自乾隆乙酉后渐湮,至甲寅复开。”由此可知,盘古潭自乾隆三十年(1765)直至乾隆五十九年(1794),整整干涸了30年。

    据老人言,盘古潭当年阔百十米,深不可测。潭边苍松翠柏,高达数丈。明清时期的香客有诗篇记载,咏其“潭波击碎月,松柏卷青天”。年深日久,大量的积土淤入潭中,盘古潭逐渐干涸,现已被村民填实,建了住宅。青崇公路也从此经过,再也见不到深潭的影子。

此诗作者王家彦,字灿三,曾参与纂修康熙《青县志》。

 

长堤晚照

城郭黄昏四望迷,醉馀缓步踏长堤。

举头星月高悬北,照眼夕阳远映西。

日入岭云吞复吐,鸟惊林影起还栖。

乾坤此处多光耀,何必观峰待晓鸡。

    以今清州镇双庙堤董家攒儿为龙头,由南向北,经小堤、西街等村,一直又偏东,至今第一行政中心西侧(俗名秦家庄伙),有一条长达五六华里的废堤,最高约丈余,堤顶宽50至55米,堤顶堤侧绿树成行,绿草成片,郁郁葱葱,心旷神怡,是孩提结游、牧童嬉戏的好去处。据民国《青县志》记载,“日没后,登堤西望,犹见余晖”,可见地势之高。故老相传,有牧羊童在此放牧,不知天已昏黑,等到归家,已是星月高悬了。

    此诗作者姚景焘,字世臣。姚思虞第三子,岁贡生。博学广研经史,应荐入府贡元,在邑主持文教。一时科甲咸出其门。曾助修康熙《青县志》。

 

    青县八景诗之前还曾有四景诗,称为《芦台四景》,见于明嘉靖《河间府志》卷一。作者马政,字公敏,青县马庄子人。明景泰元年(1450)生,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士,弘治元年(1488)授翰林院检讨教官,三年(1490)升兴府左长史,后历任岷王、楚王府长史。以峭直忤权贵致仕归乡。曾修《青县志》,博学能文,善为诗,著有《清台集》已佚。原诗如下:

西山朗霁

晴光叠翠与云期,共说西山景物奇。

千古夷齐风致远,蕨薇滋味几人知。

    西山在青县城西南5里,据嘉靖《河间府志》载:“山高峻而其顶平衍,故老相传昔有数十家聚落,如隐者之居。茂林修竹,景极潇洒。”《史记·伯夷列传》中记有伯夷所作《采薇歌》,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吾适安归矣?吁嗟徂兮,命之衰矣。”当然此西山非彼西山,因青县西山名存实亡,又无太多史料记载,故而作者望文借义,涉笔成趣,属于诗文创作的虚写之法。

南岩瀑布

界破城南万顷田,猿啼鹤唳自年年。

拾遗几度溪头过,犹见余波浸碧天。

    南岩是指县南的中山,据嘉靖《河间府志》载:“中山在县南二里,高数十丈,山岩耸峙、飞瀑悬空,常如猿啼鹤唳之声,其北为南海子,山栖谷饮,适足幽息,故又有高士岗之名。”中山虽日久凌迟,渐为低岗,因其风景优美,传说动人,数百年来堪称青县一处胜地,至康熙十一年修《青县志时》故迹犹存。明代浙江唐禹、清代浙江沈廷文、山东田霡、阎循观、江苏顾宗泰等人都曾有诗吟咏。

盘古沟壑

水满平渠草满丘,土人知祀不知由。

闲将帝纪从头数,原在庖牺最上头。

    据《元丰九域志》记载,青县盘古沟“水深三丈,虽旱不涸”,是著名古迹。相传盘古氏之墓在水中,沟北岸有盘古庙,今故道无可辨寻。现盘古镇大盘古村南有盘古沟,长913丈,由渔儿洼北面泻南淀水入滹沱河,是为乾隆二十九年开挖。(参见前文《盘古深潭》)

    诗中庖牺即伏羲,是我国传说中的三皇之一,风姓。相传其始画八卦,又教民渔猎,取牺牲以供庖厨,因称庖牺。

天妃池桥

一川宫柳绕雕栏,浓碧浮空迥接天。

借问生仙人去后,果曾亲到玉皇前。

    天妃即妈祖,据康熙《青县志》记载,“天妃池在县南二里”,当与中山相接,清初修志时桥已无存,今则池、桥俱不可考。(未完待续)

稿源:青县周报
编辑:董传辉
相关链接
备案序号:冀ICP备10001396号-1 技术支持:长城网
最佳使用效果:1024 x 768 分辨率 / 建议使用微软公司IE6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