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青县新闻网
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青县新闻网 >> 现代农业 >> 美丽乡村
河北青县:县域经济靠改革谋发展
时间:2014-05-04 16:34

  今日青县,随着全县人民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工业,已形成了蔬菜、畜禽两大特色产业;工业形成了以石油器材、特种钢材、针织服装、食品饮料、电子机箱和缝制设备六大特色的产业集群,并培育出了“小洋人”饮料,“华”字钢管等众多知名品牌。全县拥有外资企业百余家。经济的快速发展,让青县普通群众最大限度地共享到经济发展成果,基本实现全民病有所医、困有所帮、老有所养、学有所助的目标,真正让科学发展的曙光普照到青县广大群众的笑脸上。

  城乡一体化

  近年,青县充分认识推进农村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意义,农村城镇化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必然过程。青县人民政府县长潘海瀛就推进青县城乡一体化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中表示:发展农村、致富农民的关键在于转移和减少农民,为此,我们应该走的是农村城镇化的路子,通过使农村逐步变为城镇或社区,大部分农民转移到县城,少部分农民就近转变为市民,形成农村城镇化与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的良性互动,实现城乡一体、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而我们青县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定位和目标蓝图就是“三级结构、四个集中”。“三级结构”就是“县城-镇区-中心村”,将全县349个村规划为60个中心村,逐步引导周边村向中心村聚集。“四个集中”就是“人口的集中、土地的集中、村庄的集中、二三产业的集中”。这样一来,人口布局、土地布局、公共设施布局就合理了,县城和镇区、中心村都形成了消费市场,促进二、三产业发展,促进一产的规模集中经营,逐步实现“居住社区化、工业园区化、农业合作化、保障社会化、环境生态化”,最终形成“小城变大城,农村变城镇、农民变居民、居民变市民,城乡统筹、协调、一体化发展”。

  就如何把城乡一体化的规划蓝图变为美好现实,中共青县县委书记李新平指出,推进城乡一体化要发挥好政府的主导作用,制定配套政策,予以资金扶持,今后要把新农村重点示范村和城乡一体化亮点工程示范村捆绑起来,集中进行奖补,谁建设的力度大、效果好,就奖给谁,发挥政府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同时在城乡建设的具体工作中,要注意发扬民主,集中民智,凝聚民心,激发民力,确保把好事办好。要处理好加快发展与维护稳定的关系,推进城乡一体化涉及经济发展、村庄合并、土地集中、户籍管理等问题,是一项战略性、综合性的改革,有改革就会有阵痛,工作中要把群众的利益考虑在前,把发展的速度、改革的力度和群众的承受程度统一起来,在保持大局稳定的前提下推进改革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

  首先,坚持以社区化的理念建设新农村,把更多产业农民吸纳为社区居民。企业的聚集促进了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集聚,这就要求在工业区附近建立生活区,吸纳产业农民定居,形成中心村,周边农民逐步向工业区、住宅区集聚,学校、商场、医院、广场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逐步向工业区、住宅区集中,最终形成生产、生活、学习、消费等功能完善、保障有力的农村社区。

  其次,坚持以经营城市的理念融入县城建设,把社区居民最终转化为城市市民。产业的集中、人口的聚集,最终要与县城融为一体。他们借助县城发展大势,充分利用城市建设优先吸聚和辐射清州镇的机遇,积极参与城市建设、服务城市建设、融入城市建设,以城建带动二三产业发展,在城市建设中增加村集体和居民收入,使社区逐步融入城市,把“居民”最终变为“市民”。

  众所周知,一个城市的发达程度不仅代表着这个地区的发展水平,同时也是对外宣传的一张名片。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已经成为实现城市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

  从农业到工业

  蔬菜,一直是河北青县农业支柱产业。早在三年前,青县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示范区面积已达到2万公顷,发展蔬菜专业村105个,带动农户6万户,产值13亿元,占农业总产植60%。该县形成了黄瓜、西芹、食用菌、天鹰椒、大葱、韭菜等生产基地,引进了以色列樱桃番茄、荷兰彩色甜椒、韩国萝卜、孢子甘蓝、人参果等60多个名优新特品种。蔬菜源源不断地销往北京、天津、上海、河南及东北等12个省市,日销量达300万公斤。

  有学者分析认为,坚持以合作化的理念发展现代农业,把更多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而在目前土地占有条件下,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路子就是合作化。

  为此,我们按照“一体两翼”的农业发展思路,大力推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进一步调优农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进程。“一体”就是做强农合组织这一载体。目前全镇已培育出各类农合组织19个,入社社员突破2000户,辐射带动农户4800户。“两翼”就是做大蔬菜、畜禽两大产业。

  另外,坚持以发展大工业产业集聚区的理念壮大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把更多富余农民聚集到二、三产业。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基础,二、三产业是城市发展的产业支撑和内在动力。县经济开发区规划标准高、准入门槛高,招商引资以大项目为主,同时积极发展中小企业的入驻,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

  据了解,工业园区不仅是第二产业发展的舞台,更是当地经济繁荣的有力支撑,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发展形势严峻、国家和地区政策趋紧的不利形势下,通过工业园区的发展,实现企业的集中、产业的集聚、土地的集约,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最有效途径。同时,加大产业集群化和品牌化经营力度。

  当地官员称,一个城市的产业发展战略如同城市的定位一样,必须在明确自己优势的基础上找到自己的特色,以特色产业为载体开创市场、创建名牌,提升城市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事实证明,特色产业和品牌经营能有效地提升利润空间和国际竞争力,一个较大规模的产业集群,一个享有盛誉的品牌,不仅是企业巨大的财富,还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从医疗到教育

  2005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青县试点,并获得了全国先进,从“新农合”开始,青县进行了很多可贵的探索,每一个探索都得到了一致好评,都被人们称为“青县模式”。

  所谓“青县模式”,应该包括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城镇居民合作医疗、农村合作养老、村民代表大会常任制,还应该包括两个“困难群众救助办法”。当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并非青县独创,是从国家争取来的在全市率先试点,而青县的试点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从2005年至今,青县的“新农合”共为农民报销医药费4200多万元,近25万人次享受到了“新农合”的好处。尝到“新农合”甜头的农民积极参加,参合率达96.08%,今年1至8月已经为农民报销医药费1318万元。青县的做法被作为模式框架在全省推广,“新农合”制度的实施,使广大农民的就医需求得到充分释放,就医负担得到缓解,初步解决了农民因病返贫的问题。

  另外,该模式在实践中还发现了这样的问题,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障如何解决?2006年5月,青县在全省率先实行了新型的城镇合作医疗制度,到今年参合人数达到24238人,参合率达到73.68%,今年1至8月,共为1635名城镇居民报销医药费86.27万元。

  为了解决好困难群众看病难的问题,由县财政出资将这部分人群纳入合作医疗保障网,制定了《农村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办法》和《城镇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办法》,对所有农村低保家庭、五保对象等农村困难群众全部由政府买单,资助其缴纳农村合作医疗个人应缴费用,对患重大疾病的农村和城镇困难群众给予300至1500元、500元至2000元的特别医疗救助。两个“救助办法”和新农合、新城合的结合,使青县实现了医疗保障的全覆盖。

  随着农村合作养老宣传发动力度的逐步加大,今年全县参合村数确保达到95%以上,力争实现全覆盖。同时,积极谋划老年公寓建设,大力实施“农村五保工程”,力争三到五年内彻底解决全县所有五保老人的供养问题。

  教育事业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它不仅可以提高国民的素质,同时也会对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此,青县县委、县政府已深刻意识到了这一点,通过实实在在行动的付出,体现出了青县坚持把普及高中教育作为又一项民生工程、德政工程来抓,力争两到三年内在全县基本普及高中教育,让青县所有的孩子都能读完高中。所以,青县人有理由相信,有政府的支持,青县的学子一定会一路坦途地走在求学成才的路上。正如青县县委书记李新平说:“确保‘学有所助’,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贫困而辍学,不让一名考生因学费失去走进大学的机会。”

  早在2004年的青县,便成为沧州市第一个把救助贫困生纳入政府行为的县市。

  由此,青县政府以实际行动证明了它。致力于实施“铜帮铁底”式的救助,始终做到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贫困而辍学,不让一名考生因学费失去走进大学的机会,同时出台《救助贫困学生实施方案》,并成立专门的贫困生救助金。

  据了解,作为沧州市第一个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小洋人食品有限公司每年都拿出上百万元用于公益事业。总经理代秀芬说,企业做大了,有责任回报社会。“只要我的企业存在一天,我就会把这件事情做好。”在妇联、计生局,“小洋人”都成立了专门的公益金,用于对贫困学生的救助。

  青县同聚祥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玉洪同样热心公益。自2001年公司成立,已向社会捐款450余万元。陈玉洪说,小时候因为家里条件不好只上到初中,现在自己的企业发展了,他愿意为社会做一点事情。除资助贫困生外,还救助了许多困难家庭。

  据统计,从2004年至今,青县人民政府已累计发放救助资金1148万元,资助贫困学生3万人次。企业界人士陆续资助贫困生的额度也已超千万元。(青县县委宣传部供稿记者王少杰通讯员黄绍华)

 

稿源:人民网
编辑:董传辉
相关链接
备案序号:冀ICP备10001396号-1 技术支持:长城网
最佳使用效果:1024 x 768 分辨率 / 建议使用微软公司IE6以上